第三章 还债(1)_权力天平
听书阁 > 权力天平 > 第三章 还债(1)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章 还债(1)

  十

  马难生前脚进办公室,李尖端后脚跟进。

  “您是马专员吧?我是啤酒厂厂长李尖端。我有要事找您汇报。”李尖端自报门户。

  马难生虽说来聪江只有几天时间,但是李尖端的大名还是有所耳闻。百闻不如一见,李尖端给人第一印象就是精明、精干。

  马难生示意坐下。

  啤酒厂是聪江的纳税大户,聪江地直机关工资全靠这家厂和烟厂两家企业支付。如果啤酒厂和烟厂打个哈欠,聪江财政就要感冒。有人把聪江的经济戏谑为“两李经济”。两李,一个是李尖端,另一个是烟厂厂长李寻思。

  李尖端坐下后,将手里一份合同书递给马难生。“马专员,您看这份东西。”李尖端焦急地说:“现在时间紧迫,人家要来收厂,我们束手无策。”

  这是一份啤酒厂为纸厂贷款担保合同。

  同为企业,为什么啤酒厂要为纸厂担保?因为纸厂是新上马的在建企业,是在“兴工强区”的战略指引下,通过计委立项,向上争取到的大项目并列入全区十大工程之首。王清江对这家企业寄予了厚望。建厂初期,王清江住在厂区、督在厂区,指挥调度,协调关系。有他督阵,各职能部门一路绿灯,“三通一平”很快到位。厂房拔地而起,机械陆续进场,新招工人步入车间。前期投入2个亿。一切就绪,就是不见机器运转。什么原因?资金不足,还缺口2个亿。

  缺口太多,聪江上下一筹莫展。王清江让韦旺去化缘。

  区内几家银行的头头躲了起来。

  人怕当面,惹不起躲得起。

  不错,银行有的是钱,但不敢投放。银行也有难言之隐也有自己的利益,让银行去干锦上添花的事,愿意干。凭什么要他雪中送炭。雪中送炭是政府民政部门的事。没办法,到省城找到了投资银行,可以;但有一个条件,必须担保。经验教训人,不担保的贷款是没有回报并有风险的贷款。有担保就不怕你不还钱,即使企业破产了,也没有损失。这就是经验。现实教育了人,大家都学乖了,有风险有回报的事有人干,有风险无回报的事没人干。市场经济年代,必须长有一颗经济头脑。

  王清江一咬牙,让啤酒厂担保。

  李尖端不同意,啤酒厂刚从困境中走出来,现在正在走扩张之路,也急需要资金。王清江批评他没有全局观念,给了他一个底线:不换思想就换人。无奈,只得在合同书上签字。一笔下去是8000万,把啤酒厂所有职工的身家性命都押上去了。结果,8000万没有救活纸厂,还要他这个活厂陪葬。冤!

  合同书成了催命符。

  他有什么办法,只能找领导。

  解铃还须系铃人。他找王清江,怎么办?“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王清江说了一句很哲理的话。什么意思?没有解释,没有下文。

  王清江没有下文,他不能没有下文。法院的传票已经送上门。你不理睬法院,法院要理睬你。封门、冻结银行资金,法院有的是强制办法。

  万般无奈,只好硬着头皮找马难生。

  情况很明了,8000万要还。

  马难生没有表态,令李尖端很失望。没有表态并不等于不解决。他刚来乍到,心里无底,特别忌讳草率决策。

  送走李尖端。马难生拿出电话本找财政局长卢森的电话。他要摸一摸全区财政的家底。当家方知柴米贵。

  说曹操,曹操到。卢森上门求见。

  卢森40出头,是全区唯一博士局长。他这个经济学博士绝对是正宗的。这年头,文凭也有水货,党政干部的博士、硕士文凭不是水货的算是新闻。卢森去年到聪江,是引进人才的产物。来聪江之前,他在财大当副教授。

  请收藏本站:https://www.tsg22.com。听书阁手机版:https://m.tsg22.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