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贪腐大案_天命玄鸟,华夏始焉
听书阁 > 天命玄鸟,华夏始焉 > 第332章 贪腐大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32章 贪腐大案

  公元1402年,大明神明16年。

  大明停止对外用兵,而此时的大明疆域东西南北绵延千里,东至东瀛行省东方广袤大海,西至西域高原地区。

  南至大明海军驰骋大海无尽岛礁,北至北海永冻之地。

  大明疆域所至,皆有大明玄鸟旗帜飘荡。

  他国之人见到玄鸟旗帜,皆知自己已经到达大明之疆土。

  “此时此刻,大明已经重现盛唐之盛世!”

  北平皇宫大殿之中,群臣歌颂,脸上皆露出了高兴之色。如此盛世,将来史书也会大书特书,而自己的名字也会出现在史书之上。

  不过,他们也有另一个想法,所以,此时他们的目光皆看向了上方的大明、同康会总管理者、大明同康军最高指挥者石妙柔。

  按照时间推算,石妙柔也已经有了四十岁,但是此时此刻,他们面前的石妙柔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老迈模样!

  所以,他们也瞬间便明白了,想必神鸟应当是赐予了石妙柔长生!

  这让他们脸上充满了羡慕神情。

  长生啊!

  这个世上又有谁不渴望长生?!

  但是他们也明白,神鸟并不是随意给人赐下长生的,回望历史,也只有被神鸟青睐之人才会得到长生!

  至于其他的有,亦或是非常贤明的皇帝了。

  大殿之中的所有人不由自主地目光交汇,他们曾经也渴望石妙柔尽快老去,无论石妙柔会不会当皇帝,但继承大明总管理者之位的人也必定会成为皇帝!

  到那个时候,他们这些人自然也会得到应有的封赏。

  但是,此时石妙柔得到了长生,所以,他们就不得不转移另一个思路了。

  就在这时,却见一名官员突然出列,然后说道:“回禀先生,近日民间百姓多有怨言,甚至还在民间造成了一定的恐慌!”

  “哦?百姓有怨言?有什么怨言?”

  听到这里,石妙柔看向下方的官员,随即脸上露出疑惑之色。

  “天下百姓皆心中惊恐,如今大明已至盛世,文治武功远超汉唐,但是大明国都竟然没有皇帝,没有能够管理他们的人,没有他们所敬仰的人,故而心中产生了恐惧,心中多有空虚,惧怕先生去世之后,大明将无贤明之人继承……”

  听着下方官员的话,石妙柔目光微动,静静的等着下方官员的话说完,沉吟片刻,才继续问道:“你是如何得知天下百姓皆恐慌的?”

  官员:“这……”

  出列的官员万万没想到石妙柔竟然会如此问,只能吞吞吐吐地道:“百姓皆是如此……如此……”

  “还是说,你做一定的调查,派人一一询问了天下亿兆百姓心中想法?”

  听到石妙柔的追问,那名官员顿时冷汗直冒,不知如何回答。

  见此,石妙柔嘴角露出一丝意味莫名的微笑,似乎是放过了他,问道:“你在朝堂之中担任何职?”

  “回先生,在下担任调查者,相当于前宋之时的御史,有风闻奏事之权!”

  “风闻奏事?”

  “呵!”

  听到此处,石妙柔顿时不屑的一笑,甚至笑声被大殿之中的所有人都清清楚楚的听到了。

  “朱元璋,对于他所说的风闻奏事,你如何看?”

  大殿之中,朱元璋也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露出了老迈之态,但是精神依旧很好。

  此时听到石妙柔的询问,朱元璋沉默片刻,才斟酌说道:“所谓风闻奏事,乃是前朝设立为了纠察百官行为的权利,更是赋予为了向皇帝禀告民间百姓状况的官员的权利。”

  显然,这是朱元璋的个人看法。

  看到朱元璋说完了,石妙柔当即补充道:

  “不过,当前朝御史在行使风闻奏事的权利之时,往往变成了只是稍微向民间了解事情的表面,并没有深入去了解事情的真正情况,于是便匆匆忙忙的向皇帝禀告他所看到、听到的事情了!”

  “甚至于,无论自己禀告的事情是否为流言,毕竟在他们看来,只有事情发生了,有了相应的传言,必然会发生,毕竟不会空穴来风……”

  石妙柔脸上带着不屑的笑容,声音更是充满了鄙视,“到最后,也变成了一些官员谋私的权利!”

  “比如,有着官员为了一己私利,故意在城中散播对自己有利的流言,然后风闻奏事,以让皇帝成全自己!”

  说到此处,众人如何还不知道石妙柔说的是什么?

  而刚才出列说话的官员也低下了头,在场的所有人无不露出异样的神色。

  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如意算盘竟然被石妙柔全部看穿了,而且还如此赤裸裸的被剥开,放在了他们的面前。

  说到这里,石妙柔看向大殿之中的所有人,自然也将所有人的神态看在眼中,不过她也不再多说,并没有将他们的想法全部说出来。

  而是继续说道:

  “所以,为了避免形成前朝那般,以后我大明的御史,在风闻奏事之前,要将自己所说之事提前调查清楚,不然,如果是谣言的话,岂不是助长谣言的传播?”

  “所以,要实事求是,无凭无据仅仅是自己猜测,就不必多说了!”

  当然,石妙柔也没有说若真是没有按照事实说话,就会治罪一类的,如此反而会让御史不敢再说话。

  ……

  公元1410年,大明神明24年。

  大明立国已经有二十四年,而曾经的少年也已经成了中年人,而曾经的大将也都已经老去,但是作为大明总管理者的石妙柔,竟然依旧风采如故。

  面容从未衰老,而对于这一点,北平城中的所有人都没有感到意外,甚至石妙柔老去了,他们才会感到意外。

  而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之后,石妙柔处理政事之时,再次看到了让她感到疑惑的事情。

  根据地方同康会管理者上报,河南府地区再次遇到旱灾,导致田地收成下降,田地收成无法满足百姓果腹,于是就需要同康会之中的粮草赈灾。

  但是,粮仓再次巧合地发生了火灾。

  当然,一处小粮仓发生了火灾也没什么奇怪的,但是奇怪就奇怪在不止一处粮仓发生火灾!

  很显然,这其中有很大的猫腻。

  “看来基层同康会有人已经被荣华富贵侵蚀了!”

  石妙柔感叹着,不禁看向一旁的白止,请教道:“神鸟,你说人的贪婪真的无法得到控制吗?”

  “贪婪,乃是人性!”

  白止听到粮仓着火的事情,心中已经明白了发生了什么。又听到了石妙柔的疑惑,他不禁说道:“如果人的欲望真的能够得到满足的话,恐怕这个世上的每个人都会是孔老夫子!”

  “那这个世上的所有人也都不需要学习论语了!”

  “是啊!”

  听到白止如此说,石妙柔也不禁点头,如果这个世上的人真的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的话,恐怕这个世上的人都是圣人了!

  不过,即使孔老夫子的论语流传了下来,又有很多人研习《论语》,但是又有多少人修身养性了?

  反而什么三书五经成了统治者统治天下的工具,而所谓的读书人学习这些也只不过是为了能够做官罢了。

  “看来要好好治理一下基层同康会了!”

  石妙柔放下手中的毛笔,然后如此感叹道。

  “你打算如何做?”

  白止问道。

  “我打算亲自去……”

  石妙柔沉默片刻,然后突然说道。

  “毕竟,朝中的事情交给下面的官员做也行,而对于这件事……必须要慎重以待!”

  石妙柔脸上露出了凝重之色。

  白止也明白基层不能出问题的道理,于是点头道:

  “如此也行,不过处理的时候,也需要以雷霆手段,不能优柔寡断!”

  “我明白!”

  石妙柔重重地点头。

  河南府,商丘城。

  作为先秦之时宋国的都城,并且传闻是商朝祖地,商丘古城也非常的高大威严。

  而残留的古城墙之上,处处皆保留着刀砍斧劈的痕迹,不过更多的,却是大明建国之后才修建的城墙。

  城门之前,车水马龙,地处中原腹地,南北商人几乎都会经过商丘古城,并且还有运河从商丘横穿而过,造就了繁华的商丘城。

  但是,即使是商贾往来之地,还是因为旱灾而导致一片荒凉,田地干裂,小麦也大片枯萎,麦穗干瘪。

  而百姓们虽然不至于面黄肌瘦,但是也能明显看出他们脸上的忧愁之色。面容也有一些消瘦,显然是因为肌肤所致。

  然而就在近日,城外突然来了大量的兵马,道路之上的百姓们连忙让开道路,同时看向经过的同康军,脸上并没有多少敬畏之色。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兵马?”

  有人低声询问。

  “难道是同康会中的调动的?”

  “最近城外也没有什么匪徒出现啊?”

  “自从大明立国二十多年,城外也没出现过什么匪徒吧……”

  “不过,这些同康军似乎并不是本地的兵马……”

  有人见多识广,打量经过的同康军,不禁如此说道。

  “不是本地的同康军?”

  其他人脸上也露出了惊讶之色。

  “这……好像是北平的标志!”

  “北平……国都?!”

  “……”

  ……

  “商丘城同康会管理者,政事管理员见过大明先生!”

  “商丘城同康会管理者,同康军将军见过大明先生!”

  “……”

  进入商丘城内,石妙柔脸上并没有因为长途跋涉而露出疲惫之色,反而神采奕奕。

  看着身前两个自我介绍的两个人,石妙柔微微点头,然后毫不犹豫的坐到最上面。

  “一路走来,商丘地界之中的百姓脸上多有菜色啊……”

  石妙柔感叹了一句。

  “是……臣的失职,致使百姓挨饿……”

  同康会政事管理者是一个中年男子,行为举止颇为圆滑。

  此时听到石妙柔的感叹,当即主动将罪责向自己身上揽。

  闻言,石妙柔微微一笑,不禁道:“你也不必自称为臣,毕竟我不是什么皇帝,以同康会会员身份说话,你我是平等的,不过是职责不同罢了!”

  “坐!”

  石妙柔语气轻松地说道。

  “是……”

  两人皆犹犹豫豫地坐在了一旁。

  目光之中多有心虚,不过此时仍然鼓足勇气坐在一旁,保持气度。

  “正如伱刚才所说,此乃天灾,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岂能将罪责推到人的身上呢?”

  石妙柔主动为对方解释,但是话音一转,目光锐利地看着对方,道:

  “但是,粮仓走水之事,不知你可否了解?”

  “……了解、了解……”

  商丘同康会管理者连忙点头,甚至额头上开始有细汗渗出,心虚模样表现出来。

  看到对方如此反应,石妙柔微微皱眉,就这副心态,对方有胆量做出贪墨粮仓粮食之事?

  很显然,对方背后一定还有人!

  所以,还需要仔细调查。

  “先生此次来,可是为了调查粮仓走水之事?”

  对方明知故问。

  “没错!若是一处粮仓走水还属正常,但是有十几处粮仓走水,恐怕就不简单了!”

  似乎生怕对方不了解,石妙柔再次补充道:“商丘城不远处的徐州城,便有几处大型粮仓走水……”

  听到这里,同康会管理者更加心虚,额头上的汗珠犹如黄豆一般流下。

  “你感到热吗?”

  看到对方如此,石妙柔关心道。

  “不!不热……”

  商丘城管理者连忙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摇头道。

  罢了!

  石妙柔知道,眼前之人显然是不重要的人,在他背后,一定还有人。

  石妙柔又看了看一旁的同康军统领,只见对方却一脸坦荡。

  “为我安排一处住所,我先出城一趟,你也不必跟着。”

  “是……”

  看着石妙柔出去的背影,直到走远了,对方才无力一般瘫软坐在椅子上。

  “怎么办,怎么办?先生已经察觉了这件事!”

  而一旁的同康军统领却依旧一脸平静,“放心,即使先生知道了又如何?”

  “不要说徐州城,恐怕是整个河南府的同康会,都不会干净!”

  “也不会只有你自己的!”

  看到政事管理者依旧害怕,他不禁道:

  “法不责众!”

  “这是朝中的张大人的想法!”

  “粮仓之中那么多粮食,你不拿,我怎么拿?我不拿,张大人怎么拿?!”

  “至于大明的先生……哼哼,难不成还能将整个河南府的同康会管理者都治罪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tsg22.com。听书阁手机版:https://m.tsg22.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