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风云际会_初唐:砥砺前行
听书阁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七十章 风云际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七十章 风云际会

  第331章风云际会

  贺兰敏之抚掌笑道:“在下愿称阴姑娘一声知己。想我煌煌大唐,满街具是胡曲胡舞,在下委实看不过眼。先生所创所推之律诗、绝句,文字简洁,声律优美,最适吟唱。在下欲于新年,在国公府举办一场宴会,特邀阴姑娘一展歌喉,不知阴姑娘意下如何?”

  诗歌诗歌,诗与歌是相辅相成的。

  隋朝与初唐处于诗文荒漠,充满了齐梁的靡靡之乐。

  故而在这段时间乐舞也处于荒漠阶段,都是一些陈词滥调。

  除了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大正雅乐之外,唯一值得拿出手的唯有《秦王破阵乐》,这还是唐军一直沿用的军歌改良而来的。而教坊司与坊间最为盛行的音乐,大多来自西域龟兹。

  龟兹歌舞在这个时代堪称第一,深受唐朝上下公侯贵族喜爱。

  贺兰敏之口中的胡曲胡舞,指的便是龟兹歌舞。

  阴萱大感心动,只是皱眉道:“陈侍郎的诗,那是绝顶的。可好诗却无好曲,前朝留下来的曲调,并不适合盛唐体。妾才疏学浅,实不敢玷污陈侍郎诗作。”

  古代的音乐不比后世,百花齐放。

  他们的曲大多都是固定的,比拼的是诗词。

  故而诗词要讲究音律对仗,对的就是固定的曲调。

  绝句、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是最适合旧曲填唱新词作品。

  只是陈青兕这位开创者新定,并没有适配的曲调。套用宫体的靡靡乐曲,那是对盛唐体的玷污。

  贺兰敏之展颜笑道:“无妨,有绝顶好诗,又有阴姑娘这样的歌喉,岂能没有好曲?”

  阴萱看着带着几分张扬洒脱的少年郎,盈盈作揖道:“愿为郎君,尽效绵薄之力。”

  贺兰敏之起身回礼,“在下静候姑娘!”

  他说着压根不看柳辉、宇文解,自顾自的离去了。

  贺兰敏之回到周国公府,小妹贺兰敏月立刻迎了上来。

  “兄长,情况如何?”

  贺兰敏月语带担忧,那武家人特有的一对诱人媚眼,透着几分焦急。

  贺兰敏之大手一挥,道:“为兄出马,还能有错?必然是马到功成……”

  贺兰敏月略微大安,可担忧又起,说道:“兄长这法子,可是管用?”

  贺兰敏之对于自己的主意很有信心,说道:“必然管用,为兄跟先生请教过。他说盛唐体中的律诗是最适合吟唱的,只是他本人不精通音律,无法做出合适的曲调。不然绝不至于,京畿上下去听胡曲,唱胡词为时尚。”

  陈青兕的性格,多多少少有点愤青。

  他的思想开明,是能够接受外来文化的。

  就如龟兹的音乐,确实天下一绝。但陈青兕却接受不了,学习不借鉴创新。

  包罗万象的关键是学习人家的好的东西,将人家的变成自己的,然后超越,而不是让外来文化影响自己身,反过来被人家统治。

  现在大唐的音乐就是处在被龟兹乐舞统治阶段。

  这种情况直至那个本可以跟李二凤叫板,却因多活了二十几年的男人出现得以改变……

  贺兰敏月这才展露笑脸,艳若桃花。

  贺兰敏之疑乎的看着自己的妹妹,问道:“你怎对此事如此上心?”

  贺兰敏月先是一僵,随即推了自己兄长一把道:“还不是兄长,成天念叨,我贺兰敏之的先生,焉能让人欺负,还一天到晚说先生的好,小妹自是感同身受。再说,他还救了小妹哩……”

  贺兰敏之一想也对,重重颔首,骂道:“一群腐朽的匹夫,他们意图抹黑先生,小爷我偏要让世人知道,先生的知识,才是最好的。”

  贺兰敏月也跟着重重的点头。

  兄妹之间,目标一致。

  “姥姥、娘亲呢!”

  贺兰敏之问了一句,

  此事他得以周国公府的名义发帖子邀约,唯有如此,才能请得动大人物。

  他贺兰敏之的面子,现在还不足以撑场面。

  贺兰敏月说道:“进宫去了!”她本也要进宫的,但迫切的想听得结果,就装着身体不舒服拒绝了。

  贺兰敏之并没有等多久,很快杨姥、武顺便一并回来了,两人脸上都有些怒意。

  “敏之,来书房一下!”

  两人态度不善的一头扎进书房。

  贺兰敏之看出了自己母亲、姥姥心情不佳,却也不在意。

  他父亲过世的早,自小备受宠爱,性子骄纵,压根就不怕杨姥、武顺,大大方方的走进书房,因有事相求,讨好的行了大礼。

  杨姥说道:“顺儿你说吧。”

  武顺点了点头道:“刚刚你姑让站出来力挺陈侍郎。”

  杨姥、武顺都不喜陈青兕,见陈青兕陷入麻烦,一直在幸灾乐祸,现在被武皇后要求力挺陈青兕,两人都很不高兴,却也不得不办。

  贺兰敏之一听巧了,立刻道:“二老放心,先生的事情就是敏之的事情,必然力挺到底。”

  长安,曹氏医馆。

  一位少年拿着舂桶一下一下的碾槽捣药,他神情专注,手上的动作却是一下轻一下重,时不时的还停顿一会儿,显然心神并未在捣药之上。

  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看着少年这般模样,微笑摇头,“咳咳”轻咳两声。

  少年惊醒过来,回头一看却是自己的恩师曹元,也是这家医馆的东家。

  曹元乃国之圣手,与孙思邈的徒弟刘神威齐名,是长安城内最好的大夫之一。

  少年忙放下手中事务,起身作揖道:“见过恩师。”

  曹元笑道:“回家去吧,待你心头事了,再来学医。”

  少年被说中了心事,有些手足无措。

  曹元道:“为医者,治病救人。人命之重,贵若千金。学医者,当全心全意,你这般三心二意,如何学医?”

  少年带着些许迷茫的眼睛,立时清明,深深作揖道:“学生此去,只为跟随陈先生弘扬盛唐体,待事成之后,再回来跟恩师学习。”

  曹元颔首道:“去吧。”

  少年今年不过十岁出头,但他神态举止却无半点稚嫩,反而有着一往无前的勇气。

  请收藏本站:https://www.tsg22.com。听书阁手机版:https://m.tsg22.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