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改革 朕之意_初唐:砥砺前行
听书阁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五十四章 改革 朕之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十四章 改革 朕之意

  第179章改革朕之意

  赵友建、王德玄能够鼓动吏部考功司的上下官员,当然不是靠他们的威望,而是利益。

  考功司这个部门很另类,拥有很大的权力,又没有多少权力。

  他们负责三品以下官员的政绩考核,受人巴结奉承,但他们只负责考核,晋升什么的,他们说的也不算。

  此外他们负责考核别人,谁又来考核他们?

  考功司最没有发展自身空间的部门。

  有些人在考功司一干就是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号称最适合养老的部门……

  科举是考功司上下为数不多露脸的机会,陈青兕的突然空降,剥夺了这个机会。

  如果只是偶尔一次,自然无人多说什么。可假若陈青兕这次空降取得了好成绩,这种行为成为了惯例,以后都是如此,那考功司的损失就大了。

  赵友建、王德玄便是以此让考功司一致对外,不说抵制,却也不会为之卖力,阳奉阴违,得过且过。

  现在却不同了,陈青兕提出了完全颠覆旧制度的改革。

  一旦成功就是青史留名的大事,何愁无法升迁?

  小功小利如何能比?

  有点眼力见的人,这一刻都恨不得高喊一声:“愿为陈先生效犬马之劳,以表忠心。”

  陪同而来的杨德裔到这时才明白自己的好友为何如此看重这个少年郎,特地让自己在对方需要自己帮助的时候多多相助。

  这哪里是让自己关照他的小兄弟,分明是送自己一份机缘,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雪中送炭,免得对方真正崛起之日,自己高攀不上。

  考功主事崔自正也一脸震憾。

  科举的出现就是为了应对士族掌控胥吏的晋升空间而衍生的一套制度,身为崔家人,崔自正没少研究科举存在的漏洞,利用职务之便,他对于科举的认识,甚至超过历任主考官。

  然而陈青兕此番提出的锁院制、封弥制、誊录制闻所未闻,竟一举堵住科举制度中存在的各个漏洞,甚至连他们未曾想过的地方都给封堵住了。

  至少现在的他,完全不知应该如何应对这种科举。

  行卷、公荐之所以能成,那是因为主考官能够左右考生的成绩。

  而现在陈青兕的这套方案,他自己都无法左右成绩,一旦顺利推行,科举制度发展至今最大的漏洞:行卷、公荐将成为历史。

  得通知族长,让他们早做应对。

  崔自正有些心不在焉。

  陈青兕心满意足的带着四十余份答案离开了,对于自己在科举中的助手,他自是要认真选择的。

  至于原本打算团结一致,一起对外的考功司考功令史、书令史,彼此各怀心思的散去了,再也不提针对之事。

  赵友建、王德玄还想挽回一些局势,找杜斐、贾大隐、袁知一一起商议,这还未开口,三人已经匆匆离去了,立场分明。

  几乎同一时间,太极宫,武德殿。

  李治将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绩以及许敬宗、来济、杜正伦、孙处约、许圉师、辛茂将八人请到了殿里。

  “昨日,朕手上收到一份由陈卿私自上疏的折子。今日召诸公来,想问问诸公的看法。”

  请收藏本站:https://www.tsg22.com。听书阁手机版:https://m.tsg22.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